新闻与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与公告

第三届“中国政治经济研究上海论坛”圆满落幕

2023-07-25浏览量:155

2023年7月22日,第三届“中国政治经济研究上海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顺利举办。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发起,此前已连续举办两届。第三届论坛以“比较视野下的国家现代化”为主题,力图从跨国比较出发,探讨各国经济发展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所兼具的一般性与特殊性,深化国家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促进解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本届论坛分为开幕式、期刊合作签约、主旨演讲、分论坛讨论与闭幕式五个环节。论坛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章晓懿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顾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伟大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加以解释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下的执政经验,为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与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通过比较,我们将发现中国式现代化所孕育的中国特色,也应该探寻中国道路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的借鉴意义;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吴建南代表学院,向所有关心与支持论坛的学界同仁与合作单位表达感谢。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在于,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意义。期待本届中国政治经济研究上海论坛能在比较视野的研讨中,促进中国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的建设,也继续陪伴交大政治学学科的蓬勃发展。

随后,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荣誉院长郑永年和中央编译出版社副总编辑潘鹏分别代表各自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计划建立常态化主题策划组稿机制,充分发挥彼此在学术出版方面的优势,共同打造促进政治经济理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和国际传播的优质平台。

大会主旨演讲的前半段由上海交通大学陈尧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郑永年教授以“比较现代化中的时空问题”为题作报告。郑永年教授指出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于现代化的认识存在差异,各国现代化所面对的制度与物质条件也各不相同,学术界应该对不同时空下的国家现代化加以辨析。中国式现代化则具有四个鲜明特点:其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证明了我们与欧美、日本的现代化道路存在差异,强调了现代化的多样性;其二,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有符合自身的文化和国情,才能取得成功;其三,中国式现代化并不谋求将自己的模式强加于其他国家之上;最后,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应强调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南京大学郭忠华教授以“民族国家建构方式的比较分析”为题发表演讲,从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路径探讨国家现代化的现实意义。民族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建构和扩散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催生出多种建立方式,这也是它与城邦、帝国、殖民地、联盟、国际组织等其他类型政治单元竞争的结果。当前民族国家对外扩张受限、对内一体化面临挑战,这些具有共性的内外部因素也值得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持续探索与思考。

上海交通大学张明军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基础:人的现代性”为题作主旨报告。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纵向发展存在三个阶段,而中国目前正处于第二个阶段,即现代社会的发育与完善。纯粹的启蒙教育难以造就人的现代性,制度先行文化半步的实践是塑造人的现代性的关键途径。法制与规则意识的生成,需要权力自上而下的推动,也需要行为自上而下的典型示范。

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吕守军教授主持后半段的主旨演讲环节。中国人民大学田野教授作了题为“比较政治视野下的礼治国家”的报告。他从中国社会的传统礼治出发,梳理并讨论中国在礼治与法治的分岔中选择了礼治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国家现代化与礼治存在时间序列的先后性,礼治对于国家建设形成约束。由此也引发了礼治与国家建设之间的相互嵌入,在法治、行政体系、君主三个层面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北京大学雷少华副教授以“现代化与西方兴起的理论构建”为题作主旨报告,分析了西方世界兴起和实现现代化的理论脉络。他指出,西方世界崛起的第一层次在于对外战争和奴役,第二层次在于对内建立包括交易、信用、产权等完整的法治体系。全球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与殖民资本主义共同组成了西方全球霸权的核心。新自由主义是现代化与西方兴起的后果,而非西方兴起的原因。

上海交通大学黄琪轩教授的演讲题目为“‘自我实现的预言’与现代化进程中的产业升级”。他从技术史的视角探讨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关联,从产业政策强度和市场规模大小两大因素入手,剖析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产业发展经验。与发展型国家文献“选对产业”的逻辑不同,黄琪轩教授的研究从比较现代化的历史视角指出,由于某些国家选择了特定产业并取得了成功的现代化,因此这些产业才被视作“正确的产业”。

本届论坛设五个平行分会场,参会学者围绕不同议题充分发表见解、展示研究成果,评议专家和听众围绕各项研究展开了深入讨论。

分论坛1的主题为“国家治理的测量与实践”。参与汇报交流的学者有北京大学席天扬等;厦门大学庄玉乙、罗浩;同济大学葛天任;南京大学蒋心慧、华东政法大学陈川慜;北京大学刘宇辰、赵思伽;云南大学罗美娟、覃小兵;上海交通大学孙涤尘。

分论坛2的主题为“国家转型与能力建设”。参与汇报交流的学者有上海交通大学黄宗昊;中国社会科学院聂俣诚;北京大学蒋光明;弗罗里达大学杨安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姜璐;四川大学王渝;芝加哥大学张嘉轩。

分论坛3的主题为“发展政治的国际比较”。参与汇报交流的学者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于宏源;上海师范大学陈兆旺;中国农业大学黄振乾;新加坡国立大学徐简;南京大学陈玮;上海交通大学陈玮;北京大学陈弱霄。

分论坛4的主题为“地方政府与市场关系”。参与汇报交流的学者有厦门大学林雪霏;上海社会科学院朱妍;南京大学黄杰、郑静;厦门大学姜子莹、北京大学封凯栋、陈俊廷;湖南大学任皓;清华大学聂正楠;上海交通大学周益。

分论坛5的主题为“公民的文化与行为”。参与汇报交流的学者有厦门大学游宇、周凯丽;同济大学周光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常亮、郑浩滨、谭娜;复旦大学陈醒、沈潇笑,普林斯顿大学诸葛安东;岭南大学杨燊;西南政法大学刘元贺。

据悉,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南开大学、芝加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的知名教授、青年教师、优秀学子参与。会议收到82篇优秀稿件,经专家组匿名评审,最终挑选出34篇论文,覆盖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背景。